乒乓球学习资料(三):直板正手攻球
在先前讲了乒乓球的握拍和器材后,终于可以正式开始打球啦。因为我是直拍,所以先按照直拍的技术开始学习。首先要学习的是正手攻球。(以下内容主要总结自乒乓网和唐建军老师的乒乓球教学)
正手攻球的重要性
正手攻球在所有的教学中都是第一项必须掌握的技术。为什么?因为这是未来所有正手进攻技术的根基。只有正手攻球学好,养成了良好的肌肉记忆,未来学习新技术时才能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将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传导到小白球上。就像学习书法时写好长横之后才能学习短横、左尖横、右尖横等派生结构一样,学习乒乓球时最好不要跳过经过验证的学习路线,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学习。
正手攻球动作要领
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下半身准备动作:双脚大致平行站立,双膝微屈,重心主要压在前脚掌(前后七三开);
2、上半身准备动作:小腹微收,握拍按照自己喜爱的一款,持拍手大臂自然下垂,小臂自然前伸,球拍不翘不掉,位于小臂自然延长线上,球拍与桌面夹角大概呈70~80度;
3、击球动作:
- 击球预判:看准乒乓球出球方向,大致判断乒乓球落点与时机,做好击球准备。
- 击球前:胯部略微后撤,重心略微移至右脚,大臂与躯干保持相对静止,小臂后撤,略微张开。
- 击球:随着小白球反弹至接近高点的位置时,胯部向前,带动重心回到两脚正中大臂(大臂依然保持与躯干相对静止),小臂向内侧收缩,拍头尽量收至鼻尖位置。
- 复原:完成击球后,立刻将动作,复原,准备下一拍击球。
4、易错点: - 掉腕:即拍头过分下垂。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拇指没有用力维持拍型。我们应该尽可能保证拇指与前臂在同一水平线上。
- 翻腕:即手腕随着击球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转动。我们要知道,只有在击球一瞬间的拍型和角度才能决定小白球上台与否。后续无论再做任何动作都是无济于事的。正确的动作应该是,尽量保持手腕相对固定(到了水平进一步提升后再加上手指手腕的动作)。
- 撤肘/抬肘:撤肘是指引拍时肘部向后拉至身体后侧;抬肘是指引拍时肘部距离身体过远。我们始终要保证肘部和胯部的相对静止。我们来看看马龙的肘放在了哪里:
击球原理:
- 稳定性:与羽毛球,网球相比,乒乓球的台面小,空间小,容错率相对较低。因此所有的技术动作都要建立在“稳定”二字的基础上。为了保证稳定,我们必须减少击球时的变量,才能保证击球轨迹不出现大的偏离。在击球中,我们使用的主要是躯干的转动以及肘关节的张合,原因是肩关节和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太大了,难以控制。目前主流的技术动作保证了你的整个动作相对固定。
- 击球质量:但是一味地追求稳定性也是不行的,我们还需要在稳定的同时尽可能让球的速度,旋转更强。这时就要求我们在框架稳定的前提下,动作尽可能做大,发力主要作用到球上。于是乒乓球强调躯干的转动来带动小臂内收,增加力臂长度,以增大球拍处的线速度。
- 连续性:任何球类运动都不是一锤定音的,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连续击球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击球后,要注意还原。但是在击球前,切忌提前去做准备动作,以防自身判断失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