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神奇的。仅仅使用三种基础色,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就可以构成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稍微调整一下这个比例,就会搭配出给人以全新感受的色彩。而人类的情绪更是纷繁复杂。仅仅是描述快乐,便会有“兴奋”,“满足”,“喜悦”等不同的描述。每一种和快乐有关的不同描述,带给人的体验也有明显差异。事实上,这每一种形容词可能都对应了在大脑中的重要激素。这篇文章要介绍的,便是同样会给人带来快乐的激素——血清素。

一、两种不同的快乐

同样是代表快乐,多巴胺和血清素分别代表了快乐以及幸福。多巴胺可以使生物变得兴奋,好动,会使其瞬间爆发出强大的活力,让你去追逐新的事物;而血清素则会让你心平气和,波澜不惊,保障你平和的日常,让你像一位隐居的高人,对一切尽在掌握。

二、心病也要求医

大脑因为运行的需要,会把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分为“近体空间”和“远体空间”进行管理。“近体空间”是离我们较近的地方,我们可以迅速对其实施控制。在这个空间中所有收获能够迅速地反馈给我们;而“远体空间”是离我们较远的地方,甚至看不见摸不着,代表了我们的预期。

上一篇文章提到过,多巴胺则是与“欲望”相关的激素。也就是说,多巴胺是一种连接“近体空间”和“远体空间”的激素。多巴胺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可能会使人头脑发热,去寻求短暂的刺激。然而一旦追逐欲望的过程结束,不管欲望是否得到了满足,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多巴胺的浓度就会开始快速下降,我们将会从被激素激发的快乐中回到现实,即我们再次回到了“近体空间”。用一个物理味道十足的比喻,就是我们从激发态回到了常态。

在“常态”下,大量负责当下时空的神经递质开始填充多巴胺消退后的神经网络。这些神经递质可用于保障人类在“常态”下的精神处于一个相对健康,稳定的状态。这些神经递质包括:血清素、催产素、内啡肽和大麻素等。这些神经递质加上多巴胺,被称为“支持性神经递质”。支持性神经递质充足会使人有着自我抚慰的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支持性神经递质分泌不足则会使人抑郁,痛苦。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心病也是病,需要求医的底层原理。

三、血清素分泌不足的危害

人更多地还是活在当下,因此,血清素作为支持人类活在当下的激素,对于保障打工人日常生活的健康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血清素分泌不足,我们就会对持续性地对生活失去兴趣。然而血清素的获得并不像多巴胺一样简单,因此大多数血清素分泌不足的患者都会转而去追逐多巴胺,用反复获得的多巴胺填补内心的空虚。遗憾的是,多巴胺是一种反映预期的激素。在你多次使用同一种方式获得多巴胺后,同样的方式将会逐渐失效。长久以往,这个人将会在追逐多巴胺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螺旋的尽头。

此外,血清素的不足还会使前额叶的理性处理能力减弱,无法自我安抚。这时杏仁核会开始活跃,产生警觉,很难信任周围的人,并使其安全感降低。这时没有多巴胺的补充,他们将会充满恐慌,甚至具有攻击性。

四、如何调控血清素

• 持续性的压力,会导致皮质醇的升高,从而使得血清素被抑制。
• 缺爱的孩子,于童年起就处于长期的慢性压力中。血清素的水平自然不会高。
• 长期缺乏睡眠的娃,或者说持续熬夜的娃,他们大脑中将会大量分泌GABA神经递质,以抑制血清素和多巴胺。长此以往,人体的血清素分泌系统(当然还有多巴胺)将会遭受持续性抑制。

可以看到,长期生活在安静,平和,规律并且充满爱的环境可以使人拥有更多的血清素。因此缺乏血清素的孩子应该首先调整生活习惯,养成规律作息,并且生活在一个能让自己安定的居所。同时降低欲望,切分大目标为若干个小目标,找到稳定且适量的多巴胺供给来源。